“手舞足蹈却发不出声音”“抱着玩具想靠近却僵在原地”—— 当自闭症儿童遇见快乐,语言仿佛成了阻隔分享的透明墙。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,老师们用 “多感官表达法”,帮孩子们把心间的欢喜,变成可触可感的 “分享信号”。
“手舞足蹈却发不出声音”“抱着玩具想靠近却僵在原地”—— 当自闭症儿童遇见快乐,语言仿佛成了阻隔分享的透明墙。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,老师们用 “多感官表达法”,帮孩子们把心间的欢喜,变成可触可感的 “分享信号”。
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激动时,会用拍打、转圈等刻板动作表达快乐,却无法用语言告诉伙伴 “我很开心”。老师初次观察到孩子的快乐反应时,会先 “翻译” 情绪:当孩子收到新绘本时原地蹦跳,老师会轻轻蹲在身边说:“你拿到喜欢的书,是不是想告诉小雨‘这本书有彩虹小马’?我们试试这样做 ——” 边说边握住孩子的手,指向绘本封面,再轻轻拉过小伙伴的手触碰书页,用肢体引导完成初次分享。
“替代语言工具” 是星贝育园的暖心魔法。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,老师会制作 “情绪分享卡片”:正面是孩子大笑、举着玩具等快乐瞬间的照片,背面印着简单文字 “我好开心,想和你玩”。当孩子兴奋地拽老师衣角时,老师会递上卡片说:“是不是想让浩浩看看你的新汽车?用卡片告诉他吧!” 孩子举着卡片走向伙伴时,老师会在旁用口型提示:“浩浩,这是我的车!” 帮助孩子把视觉符号与语言指令结合。
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,老师发明了 “快乐传递仪式”:当孩子搭好一座积木城堡时,老师会引导他轻拉伙伴的手指,放在积木塔顶说:“轻轻摸一摸,这是最高的楼!” 若孩子抗拒牵手,就改用玩具车 “运输快乐”—— 把小玩偶放在玩具车上,推到伙伴面前:“小熊说‘欢迎来城堡玩’~” 这种间接接触的方式,让分享变得安全又有趣。
为了让快乐分享更具 “仪式感”,老师会制作 “分享纪念册”:把孩子每次分享的瞬间拍成照片,配上简单文字 “今天我把贴纸送给了小琳,她笑了”。定期和孩子翻看时,用夸张的语气重温:“你看,你让小琳好开心呀!” 这种可视化的回顾,让孩子直观看到自己的 “分享力量”,逐渐建立主动表达的意愿。
在星贝育园,老师们发现:当孩子不再被 “必须说出来” 的压力困扰,他们会用一百种方式传递快乐 —— 可能是拽着伙伴看一朵花,把糖果纸折成小船推过去,或是在画纸上重重涂下两道并列的彩虹。这些看似无声的举动,都是他们笨拙却真诚的 “分享语言”。
当曾经独自躲在角落笑的孩子,如今会牵着伙伴的衣袖走向秋千;当紧握玩具的小手,开始愿意松开一角让别人触摸 —— 这些变化背后,是老师们把 “分享” 拆解成无数个微小的、可操作的瞬间,用接纳与耐心,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节奏,成为快乐磁场的中心。
如果你的孩子也在为 “说不出的快乐” 烦恼,不妨来星贝育园 —— 这里没有 “必须开口” 的催促,只有一群愿意蹲在孩子的世界里,陪他们慢慢解锁 “分享密码” 的人。毕竟对星星的孩子来说,快乐从不是只有一种形状,只要用心感受,每个眼神交汇、每个笨拙的触碰,都是最动人的 “语言”。